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沈阳加速打赢营商环境“翻身仗”

 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攻坚战,更是一场持久战,只有起点,没有终点。走进新时代的沈阳,将在统筹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上,在深化全员参与、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、深化全生命周期服务、继续深化专项整治行动上下硬功夫

  市民在中国(辽宁)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政务服务中心咨询注册企业事项龙雷摄/本刊“栽下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”。进入新时代,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新要求。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正值滚石上山、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,尤其要建设好投资、营商等软环境,以遏制资本、人才流出,吸引投资、促进发展。

  为此,一年前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以《重塑营商环境的“沈阳风暴”》为题,报道了沈阳全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新举措、新气象。一年后,这场重塑营商环境的“沈阳风暴”成效如何?本刊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。

  浑河两岸“春江水暖”

  营商环境是否改善、是否适合投资创业,资本的嗅觉最灵敏,企业家们自有判断。近日,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调研中遇到一位在深圳创业多年的沈阳籍企业家,他正在家乡筹备启动项目,“‘春江水暖鸭先知。’沈阳正在‘热’起来,环境一天天好起来,我要回家乡投资。”

  近期,沈阳有针对性开展的“三引三回”(引老乡回家乡、引校友回沈阳、引战友回驻地)活动,以感情为纽带、以事业为桥梁,凭借日益优化的发展环境,吸引一大批老乡、校友、战友将目光聚集沈阳,投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大潮。

  初步统计,沈阳启动“三引三回”活动3个多月以来,已有泰康医养社区等5个项目落地,总投资40多亿元;深圳高科新农无人机、高端抗生素产业化等40多个项目已完成签约,总投资480多亿元;还有超百亿元的60多个项目正在对接洽谈中……

  不久前,沈阳市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入选有关方面评定的2017年全国十大年度优秀改革案例。“优化营商环境是解放生产力、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。”辽宁省委常委、沈阳市委书记易炼红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,“沈阳把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作为迈向全面振兴的突破口,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,加速打赢一场营商环境翻身仗,推动沈阳跻身行政效能最高、营商环境最优城市之列。”

  据介绍,沈阳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,一些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得到改善:

  一是企业和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有效解决。去年以来,沈阳市重点对窗口单位服务质量差、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、垄断性行业涉企服务效能低、政府和企业失信、企业正常跨区迁移难等五大问题,开展专项整治。累计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2600多个,825人次受到问责等处理。企业投诉量下降90%、涉企行政处罚案件减少91%。

  以前,沈阳市内有的区县为阻止域内的企业外迁,为企业正常迁移设置了各类隐形壁垒,由于资金不到位,有的政府工程也以一些理由拖欠债务。如今经过重点整治,这些现象得到遏制,企业跨区迁移常态化运行,全市400多户企业完成跨区迁移。各区县(市)也有效偿还了政府欠款。

  二是行政效能明显提升。行政审批事项、审批要件、平均时限削减幅度分别达17.9%、28.6%和74.3%,综合行政效能提速52%。对221家政务服务中心及分中心开展多轮明查暗访,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并责令整改。

  三是企业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。一项最新调查显示,近八成的受访企业和群众认为沈阳营商环境“改善很大”或“有所改善”,比2017年初提升了55个百分点。全市“千人计划”人才同比增加29%,长江学者增加40%,接收高校毕业生增加8%。人才呈现出“春暖雁归来”的新局面。

  四是促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逐步呈现。去年以来,沈阳市推进亿元以上重点项目630多个,新登记市场主体16.9万户,同比增长62.4%。其中,外埠来沈投资企业35881户,同比增长78.94%,占新登记企业总量的60.70%。

  可复制长效机制“破土而出”

  沈阳市营商办负责人告诉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,沈阳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中,始终坚持问题导向,把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作为重要任务,以群众和企业满意度作为重要标准。提高“放”的精准度、“管”的有效性、“服”的满意度,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,消除发展痛点。

 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和动脉,企业获得电力的效率和便利程度,是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。本刊记者在国网沈阳供电公司的供电业务扩展联合作业中心看到,这里建立了信息交互、大数据实时分析和可视化系统,可以直观迅速掌握电力市场供求和服务情况,并能随时通过视频与重点项目联络,了解电力需求和建设进展。

  国网沈阳供电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,他们采取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,建立重点项目办电全过程跟踪服务机制,缩短办电流程,压缩办电时限。企业获得电力手续从8个缩减至3个,获得电力总时长明显缩短,可控服务总时长也比原来减少40%左右。还通过“集中加分散”网格化运维模式,压缩故障抢修时间,提高服务效率。依托“互联网+营销服务”,帮助客户“一般性业务一次都不跑,复杂业务最多跑一次”,用户线上缴费率达50.5%,高、低压用户线上办电率分别达98.41%、99.21%。

  沈阳市提出,既要增强“抓项目”的老本事,更要学会“优环境”的新本领,探索形成营商环境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举措。

  沈阳市专门制定出台了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、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系列创新性措施,围绕企业创业、获得场地、获得融资、日常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几个阶段,出台32条具体服务内容,包括多证合一、区域综合环评能评审批、设立中小企业过桥融资基金等。

  目前,沈阳已累计出台改善营商环境举措2000多项,形成三批可复制、可推广举措70余项。例如,“多表合一”、“一证制”、“一窗制”等可推广举措,方便了企业办事。“一门式”服务新举措,实现了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;“流动性债权基金”,有效化解企业融资难题;“出口退税业务”全程网上办理,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。

  “以前,开办一家新企业需要填写13张表格、50余条信息,现在只需要填写1张表就搞定了!”在铁西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注册的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。铁西区政务服务中心推出多表合一审批新流程,填报全过程只需要15分钟,同比提效63%。

  去年,辽宁省内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共同设立产业基金,募集资金37.5亿元,用于交通项目投资。这一项目在沈阳市和平区有关部门办理企业设立手续时,由于需要加盖公章的四家合伙单位,分别在北京、上海等地,往返盖章至少需要近一周时间,严重影响项目落地时效。和平区有关部门采取“提前介入”方法,经与上级沟通允许,通过急事急办,容缺办理办法,指导企业及时办妥了合伙企业营业执照,37.5亿元资金迅速到位,创造了资金募集业界一个“闪电式战役”奇迹。

  继续发力“四个深化”

  优化营商环境既要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,更要在机制和体制改革创新上实现突破,做好简政放权的“减法”、强监管的“加法”和优化服务的“乘法”。

  “今年沈阳将持续加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,坚持问题切入,标本兼治、综合施策。”沈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姜有为告诉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。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,要将政策落实“最后一公里”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纳入整治范围,加快改善政策服务,改善环境条件,加快改善要素资源配置。

  “拼资源、拼政策、拼成本”的粗放式发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挑战,优化营商环境日益成为全球竞争、地区竞争的战略选择。世界银行公布的有关报告显示,2006年以来,世界上已有180多个经济体进行了2900余项的营商环境改善措施。

  本刊记者调查了解到,虽然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,但是也有一些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。在“放管服”改革方面,在行政审批效能方面,在干部的担当作为等方面,还需要继续改进和加强。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各项措施,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细化,促其发挥更大作用。

  “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攻坚战,更是一场持久战,只有起点,没有终点。”易炼红告诉本刊记者,沈阳将在统筹推进的基础上,继续精准发力,持续用力,重点在“四个深化”上下功夫。

  二是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。沈阳市确立“放而有管、过槛即入,先批后审、有偏则纠,全程监督、跟踪服务”的基本准则,加快商事主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,大力推进“一窗制”、“一证制”、“一表制”、“错时延时服务”等制度,努力在“放管服”改革上创造新的经验。

  三是深化全生命周期服务。牢固树立“项目为王”意识,在加快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基础上,推行重点工程项目企业“定制化+”、包保责任制等具体措施,实行项目招商、签约、审批、开工、竣工、运营全过程、全链条管理和服务,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。

  四是继续深化专项整治行动。聚焦当前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政策落实“最后一公里”等问题,揭短亮丑不回避,严肃处理不手软,全力推动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。与此同时,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,及时把有效管用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。